2024年上半年,苏州9001zz以诚为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聚焦群众企业所需所盼,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一核心、两服务、三再造”要求,打造一批“小巧灵”的数字化应用,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半年来,围绕目标任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党建引领争先创优
1.加强党纪学习教育。系统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举办领导班子专题读书班,综合运用集体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交流研讨、观看专题片等方式,重点领学、精读精讲。将党纪学习教育与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学习形式,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将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印在脑海、记在心中、外化于行。强化学用结合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靶向施策,把党纪学习教育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围绕数字建设、政务服务重点领域,对标上级决策部署,把握好新形势新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全面对照、深入剖析、边学边改,筑牢抵制不良作风的“防火墙”。
2.着力建强基层组织。抓组织建设,结合9001zz以诚为本机构调整方案,优化机关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好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和群团组织成立筹备工作。抓支部建设,对照党的建设考核指标,细化任务分解,强化责任落实,统筹抓好基层党组织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抓队伍建设,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制定“计划簿”、建立“台账本”,指导各支部党务干部严格对照党员发展步骤开展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
3.推动特色党建融合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找准党建与业务有效“结合点”,按照“切口小、有难度、示范牵引性强”的原则,培育、提炼、打造书记项目品牌,提升“党建+业务”融合力。以“深入贯彻数字化改革要求,打造‘免证苏州’样本”党组书记项目为重点,以“优化苏州12345自助挪车服务平台功能 提高服务质效专项行动”“党建引领打造公共资源长三角“同城化”评标机制”“推动“三窗”工作建设 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等党支部书记项目为抓手,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主动介入、靠前融入业务重点工作,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真正融合、深度融合、全面融合。
二、深化数据产业开发利用
1.加大制度及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制定《2024年苏州市数字经济工作要点》,形成十个重点工作方向的任务分解表,指导市县两级同步推进落实。按照市“十五五”规划编制要求,提前谋划数字经济、数据产业等重大课题梳理,做好预研准备。数字经济载体建设加速推进,中关村e谷(苏州科技城)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基地签约落地,苏州大数据产业街区(相城区)、华道总部暨数字经济智能中心(昆山市)等产业园区开工建设,相城黄桥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启用。落实“东数西算”工程,发布苏州市城市算力网建设规划,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吴江区)起步区建设,加快中国电信吴江算力调度中心、中国移动云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实施,有效推动数据中心集约集聚、算力资源统一调度。
2.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交易。持续完善数据流通交易规则体系及数据要素价值共创机制,规划建设苏州国际数据港,上线数据要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做好苏州大数据交易所支撑工作,支持苏州市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建设,推进大数据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揭牌首个大数据实验室孵化基地,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探索数据跨境管理机制和便利化举措,推进“苏数通”数据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拟定生物医药、商业数据、汽车(含智能网联汽车)及跨国公司经营类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举办第三届长三角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吸引556支队伍1364名选手参赛。积极营造“数据要素×”浓厚氛围,围绕苏州优势产业,积极承办“数据要素×”大赛江苏分赛,遴选储备“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3.提升数智治理能力。会同市委改革办出台数字化改革2024年工作计划,起草数字苏州建设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数字苏州建设,组织开展季度数字化应用路演会,放大比拼亮晒、赛马竞逐效应。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推进数字苏州驾驶舱、企业动态感知系统建设优化,开展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等试点,助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打造一批“小巧灵”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广政策计算器、数据得地、科创指数贷、市采通等应用项目,支撑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审管执信”工作,建设监管对象生成器、风险计算器、监管方案生成器等组件,为各地各部门在开展重点领域社会治理方面提供技术赋能,市级层面已建设医疗机构、危化品企业、消防等多个风险监管场景。
三、优化集成数字化应用品牌
1.提优“苏周到”。构建高频服务场景,对“智慧人社”“实时公交”“公积金”等高频服务完成提升点梳理工作,推进升级改造;接入新市民之家、适老化改造、就业创业等20余项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进一步拓展应用服务宽度。推进平台服务融合,迭代升级“医疗健康专区”,提高“先诊后付”功能的医院覆盖率;上线“交通出行专区”,为市民提供无感停车、自驾、打车、绿色出行、车票预订等交通出行“一揽子”服务。承载“在苏州过‘酥’年”“2024苏州马拉松”“新能源车补贴”等主题活动,在公交、医院、景点、办事大厅等10类场所开展实时公交、先诊后付、景点购票、公积金等业务的线下推广活动。
2.提质“苏商通”。重构找政策、办政务、找资金、找场地、查征信等高频服务应用,突出核心服务,增加业务引导,实现服务一键直达。深度融合科技枢纽及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积极对接“助企通”、企业专用信用报告服务、法律服务、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企检服务、智能法律咨询等,拓展平台服务资源池。设立“苏商通”线下企业服务站,创新企业服务模式,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提升企业服务效率。
3.做强“苏服办”。突出高频业务、热门上新等重点服务,方便企业群众直达高频应用。升级站内搜索服务,综合事项和服务两类搜索,融汇对接政务服务关联词库,提升口语化搜索服务体验。聚焦热门服务主题,优化栏目设置,推出“婚姻生育”“教育考试”“养老”等14个个人主题服务和“企业开办”“工程建设”“融资信贷”等9个法人主题服务,方便企业群众从政策咨询到事项申报“一类事一起办”。持续丰富服务场景,上线智能法律咨询、科技枢纽平台、企业专用信用报告等多个便民利企服务,以及“公租房申请”“开办旅馆”等多个“一件事”服务。
4.建好“苏政优”。定位政府日常办公的一站式数字化门户,建设苏州市一体化政务工作平台“苏政优”,上线公文管理、会议管理、即时通讯、文档中心等共性办公应用,通过系统对接将各类应用统一聚合。通过持续运营,推进全市政务工作人员应用试用,构建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四、夯实数字政府建设底座
1.加强共性能力建设。增强云网支撑能力,按照“两地三中心”模式,构建分布式政务云体系,搭建政务云多云管理平台,实现各县级市(区)云资源统一纳管、合理调配、弹性服务。完成省市政务云管理平台对接,全市共部署云虚拟机2.4万余台,支撑应用系统2700余个,整体上云率超95%。增强平台枢纽能力,完善业务中台,现已打通全市81家单位180余个应用系统,发布1759条接口资源,服务总调用93.8亿次。优化电子证照服务,市电子证照平台已汇聚29家单位132类证照资源,集中发布93类电子证照接口和22类服务接口,支撑超2亿次服务调用。强化网络安全能力,持续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定期开展漏洞扫描、印发安全预警通知。强化网站安全防护,持续对170余个部门网站进行安全监测、开展有效拦截。强化网络安全演练,配合省大数据中心开展政务外网攻防演练,加强7×24小时值班值守。
2.深化数据聚通管用。加快底座平台建设,制定市区两级底座建设导则等标准规范,完成数据探查、数据网关等平台系统开发部署,梳理医保服务、认证服务、地址服务、办事预约服务等存量应用组件和新增应用组件。推进数据归集治理,加大公共数据汇聚治理、社会数据统采共用力度,完成人口信息、经营/生产许可证信息、行政处罚等高频数据归集,动态接入互联网地图实时路况、LBS客流分析等社会化数据。促进数据共享应用,组织数据供需对接,配合做好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住房供需关系匹配分析比对等数据需求和场景应用。推动数据直达基层,对接“苏在线”平台,加快建设市级数据直达专区。加快建设组件超市,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机制,梳理现有基础支撑平台中已发布的存量应用服务接口、共性支撑能力2500余项,筛选形成实名认证、电子地图、电子印章等存量组件能力80余项,会同各地各部门梳理报送组件供给和使用计划260余项,征集文字识别、一键外呼等通用成熟组件和共性服务能力60余项。
五、推进政务服务质效提升
1.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印发《苏州市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要点》,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变更、开办运输企业、企业破产信息核查、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4个省级试点“一件事”落地,市级“一件事”事项已上线47项,协调推进“农村建房”“教师资格认定”等新一批特色创新“一件事”。截至6月,苏州市“一件事”累计办件量113.34万件,半年度办件量44.73万件。全面梳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一件事”事项、利企便民事项四大类事项实现“免证办”情况,已实现“免证办”的事项近800项,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奠定基础。
2.优化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办。加强顶层设计,全国率先发布《全程网办平台建设规范》市级标准,推动制定《全程网办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省级标准,梳理发布《苏州市级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清单(第一批)》《苏州市级政务服务“全程网办”负面清单(2024年版)》,实现全程网办事项动态管理规范高效。规范帮代办服务,着力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条块之间高效协同的帮代办服务体系,印发《苏州市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帮代办体系、平台、阵地、队伍、流程、知识库等六大方面的建设要求,建设全市通用的帮办代办服务平台,拓展数字化服务方式。
3.聚焦政务服务“规范化”。拓宽“好差评”覆盖范围,畅通线上线下多种评价渠道,实现网上服务“一事一评”、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目前,我市已实现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好差评”评价标准化运行,“好差评”服务事项、服务渠道、评价对象100%全覆盖。组织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聚焦事项管理、审批流程、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围绕市场准入、工程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共体验475个服务事项、收集意见建议90条。持续发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用,完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双月度分析通报、诉求处办质量跟踪评估、复杂问题提级处理等工作机制,探索将解决办不成事问题典型做法向全市复制推广,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预防“一类事”的跃升。严格依法行政,联合市司法局制定苏州市地方标准《行政审批电子案卷制作与管理规范》,对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发达镇行政审批事项赋权工作进行回头看,完成国家开发区赋权清单调整。
4.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省首批上线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企业在申办营业执照变更登记时可同步申办公章刻制信息变更、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等6个业务事项,全流程办理时限缩短了81%、材料减少了70%。优化企业迁移一件事,实现市内、省内企业迁移调档线上“一次办”。试点上线“AI+智慧商事登记”帮办导办服务,支持申请人“口述”生成营业执照登记申请材料,提升登记服务数字化能力。新增电子营业执照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功能,企业在申请上市、挂牌等事项中可根据自身需要使用专用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证明。深化政银协同,目前全市共有15家银行的173个网点可提供企业开办全流程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和12345“一企来办”专家咨询连线服务。推动服务延伸,指导各区政务服务中心按要求设立“证照联办”窗口,实现“证照联办”窗口全覆盖。进一步研究发掘可行事项、办事场景,扩大证照联办覆盖面,打造跨区域集中式证照联办通道,给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5.提速项目审批质效。牵头起草《关于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推进“拿地即开工”模式常态化运行,上半年“拿地即开工”149个,继续领跑全省;梳理发布《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2024年版)》、修订发布《苏州市“电水气讯视暖”业务联合办理实施方案(试行)》,新增工改系统四个板块,为“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提供基础保障;完善重大建设项目服务专区,通过持续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完善重大项目联动服务机制,主动靠前服务,推动改革试点,积极推动我市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1.完善共享运行机制。上线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在大市范围内实现统一注册、统一维护,确保了经营主体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推动产权交易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张家港市试点建立国有产权交易前期服务站,为当地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提供属地化便利服务,进一步构建产权交易良好“生态链”。推动出租车经营权出让业务、高新区停车场租赁权、部分高校大宗食材采购等项目在平台公开交易,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上线国企采购电子化模块,实现国企采购公告发布、场地预约、评委抽取全流程电子化。
2.推动智慧交易体验。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在建设工程领域实现全业务覆盖,投标企业可以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实现身份认证、数据同步、电子签名等。丰富智能评标和掌上服务功能,通过在交易系统中加载智能对比分析模块,实现简单的客观指标智能评判直接得出结果,复杂的技术等指标智能辅助为专家评判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评标效率。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实现包括专家评审费、CA数字证书费和建设工程中标贷等多个基础和高频应用场景的数币试点落地。推动交易线上“同城化”,与省内外多地在远程异地评标室调度、专家远程异地抽取、短信通知、专家进场、监督见证、评标费用结算等各项环节达成合作,提高政府采购评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3.减轻企业交易成本。持续做好投标保证金“减免替”。全面推行信用承诺替代保证金、实行差异化缴纳投标保证金、工程建设投标保证金“免申即退”、投标工具降费等举措,进一步优化保证金退还减免统计、招标人收取保证金记录、保证金委托代收确认等功能。提升集中采购运行效率。探索采购文件的模版化,拟制物业类、厨房设备类和家具采购类采购文件模版,提升采购文件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丰富交易金融服务专区功能。探索采用供应链金融“1+N”模式,围绕某“1”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为供应链上下游的“N”家企业提供全面灵活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金融服务专区已入驻金融机构34家,累计注册企业51763家。
七、加速政务热线提档升级
1.推进热线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全省统一部署,6月28日起苏州各级12345热线平台接入省“民声智慧听”一体化平台运行。牵头组织对本地政务热线和电话情况做好全面排查,通过电话拨测督促相关热线管理部门提升热线电话接通率,进一步提升我市公益便民热线整体服务成效。研究制定《全面优化12345热线工单派发工作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通过进一步优化工单派发机制,推进基层工单按责高效派发处置。制定印发《苏州市优化12345热线自助挪车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制定细化实施推进表,定期会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专项工作落地见效。
2.推进部门合作大协同发展。深化12345+110联动对接成效,持续深化推动双号对接联动,每月定期开展会商交流,加强双号数据融合研判,持续深化“紧急”和“非紧急”双向诉求闭环处置机制。1-6月,全市12345热线推送紧急诉求至110报警台5423件,110报警台分流非紧急诉求至12345热线91105件,相关诉求均已得到快速闭环处置。聚焦企业和群众热点诉求和急难愁盼,进一步优化政情民意分析专报,选取典型案例,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助推相关问题的解决落实。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单位做好热点诉求线索的梳理报送,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做到关键数据“心中有数”。
3.优化“一企来办”闭环管理体系。印发《苏州“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依托“苏商通”构建省、市、县一体化“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会同市税务局联合印发《苏州市“一企来办·苏税援”涉税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不断提升我市涉税服务机构管理水平,目前已入驻涉税服务机构620个。依托“苏商通”和“12345”问题处办机制,线上对接“助企通”企业服务平台,汇聚处办“助企通”来源企业诉求;线下开展“一企来办”企业服务专区建设,实现“政策直通、诉求直联、服务直达”,进一步丰富企业诉求闭环管理体系内涵。稳步提升后台支撑能力,全市已录入知识库在用涉企知识17409条,专家库涉企专家1513名,一次性答复率达87.25%。
2024年下半年,9001zz以诚为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上级对数据工作、政务服务要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做大做强数据产业。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切实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持续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强化数据有效供给,建成一体化公共数据底座,丰富组件超市,有效支撑多跨协同应用建设。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高质量运营苏州大数据交易所、大数据开发者创新中心,开展“数据要素×”行动,举办“数据要素×”大赛,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建设苏州国际数据港,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大力培育一批技术型、服务型、应用型数商,繁荣数据产业生态。
二是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以“四个统筹”为重点,重构“四横四纵”技术架构,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统筹数字苏州建设,聚焦企业和群众所需所盼,压茬式推进数字化考核等一批重点数字化应用建设,完善数字化应用路演机制,推动“一地创新、全市通用”。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强语料库和数据集建设,加快构建全市一体化算力网,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社会环境,争取开展深化智慧城市发展试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提升多跨协同处置能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完善“苏服办”“苏周到”“苏商通”“苏政优”功能,优化服务界面,提供更多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
三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以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宗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更多高质量全程网办、“免证办”应用场景,完善“审管执信”闭环体系。深化市场准入领域集成化改革,延伸企业开办“全链通”覆盖范围,提升“拿地即开工”服务质效。推进政务服务与企业服务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构建公共资源“一网交易”体系,持续推动招标投标数字化规范化发展。持续完善“12345”企业群众诉求闭环处理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一类事”提升。